> 文章列表 > “人人摇桨渡沧浪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人摇桨渡沧浪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人摇桨渡沧浪”这句话,乍一听像是一句励志的口号,仿佛在告诉我们:团结就是力量,齐心协力就能渡过难关。但细究其出处,你会发现它背后藏着一段悲壮的历史。文天祥写下这句诗时,正值南宋末年,国破家亡,他本人也身陷囹圄。这句诗不仅是对抗元斗争的写照,更是一种面对绝境时的精神寄托。
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“摇桨渡沧浪”这么有画面感?大概是因为它既现实又象征。现实层面,它描绘了人们在风雨中齐心协力的场景;象征层面,它暗示了人生中的困境与突破。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“沧浪”,可能是工作上的瓶颈,可能是生活中的挫折。这时候,光靠蛮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,更多时候需要的是智慧和合作。

说到合作,不得不提现代社会中常见的“甩锅现象”。很多人遇到困难时,第一反应是找别人背锅,而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。这样一来,“摇桨”的人越来越少,船自然也就停滞不前。反观文天祥,即便在绝境中,他依然坚持信念,带领大家“摇桨”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思。

所以,下次你遇到困难时,不妨问问自己:我是那个在“甩锅”的人,还是那个在“摇桨”的人?或许,改变一下态度,你就能找到渡过“沧浪”的方法。

“人人摇桨渡沧浪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人摇桨渡沧浪”出自宋代文天祥的《脱京口·望城难》。

“人人摇桨渡沧浪”全诗

《脱京口·望城难》

宋代 文天祥

自来百里半九十,望见城头路愈长。

薄命只愁追者至,人人摇桨渡沧浪。

作者简介(文天祥)
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光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